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文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2014首届中国版画大展参展艺术家:王文明

2016-04-25 16:22:1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王文明 出生于1955 年 湖南邵阳人/ 1982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王文明-本质的追寻

  (一)艺评(摘录)

  当今,艺术对都市生存体验的关注,已经从以往的形象记录转向精神深度的追寻。王文明的绘画正是这种精神维度上的表达,但他的表达方式很难让人理解。因为他的作品近乎“写生”,但又不是很符合学院派的规矩,更与前卫艺术沾不上边。他的绘画看起来并不“美”,但却有一种气势憾人的力量。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城市灰霾/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5

  印象中,王文明是一个怪人。生活中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他的“怪”可能在于他的特立独行:不去顺应社会或艺术潮流,总是默默地沉浸在自我的绘画世界中;甚至在“下海”经商盛行、艺术市场红火的年代,他也坚持画着被视为绘画基本功的素描。他选择沉默,似乎只有绘画能表达他内心的真是想法,但这种表达并非显性的。

  也就是说,绘画是他内心自我表白的方式。

古事卷二. 武士乙/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0

  所以说,王文明的绘画是对“自我”精神意义的探求方式。他力图从日常生活的描绘和感悟中,透析当代人的精神空间。在其画面中,平常的人物和场景成为他关注的对象。他放弃了特定的表现形式,以一种平时的手法追求日常事物的真实感。他的作品近乎“写生”,而画中的人物却处在一个具有朦胧空气感的空间里,远远看去如置身于人物的精神氛围。

  从表象来看,王文明似乎没有脱离传统的现实主义,但他其实是要通过超越现实的表现,以进入真实的世界。当然,这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真实,并非人们所理解的“真实”。在追求这种真实的过程中,其绘画因为越来越逼近内心的想法而更加自我。因此,对于他而言,表达方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追求本质的过程中享受着乐趣,以至达到忘我的状态。

古事卷二. 武士甲/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0

  可以看出,在绘画方法论上,王文明深受具象表现绘画的影响。具象表现绘画受到现象学理论的影响,认为绘画不能一次性获得本质的真实,只有通过反复抹去、重来的方式,在不断否定的基础上步步接近真实。从这样意义上说,它与东方的文化思想是相通的。因此,“具象表现”绘画有利于接通东西方艺术。王文明所选择的绘画道路正是他长期修持与顿悟的结果。他在艺术实践上注意适当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因素,譬如其绘画的用笔是“写”出来的,类似于书法用笔。《居者有屋》系列作品中的用线追求着一种类似“屋漏痕”的笔断意不断的效果;构图上则从中国篆刻的线条布局中受到启发。但这种影响并非单纯的表现方式,而是个人性情和心灵再现的真实流露。在创作过程中,王文明往往先用写生的方式表现对象,然后根据对象的感觉,反复修改、涂抹,造成一种具有浓厚精神氛围的“真实”。因此,他的绘画有一种入境感,仿佛自身的精神状态处于空间中,也许这就是观看王文明作品时,观者所感受到的“气场”。

海岸风光/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2

  “有些美术史习惯于将印象派之前的绘画划分为描述性、再现性绘画,而20 世纪之后的绘画则划定为表现性的绘画,这样的美术史家可能过分地以文字叙事性语言样式来解述绘画的特质,忽略了绘画语言的本体属性”。王文明如是说。因此,他十分注意研究绘画本体语言的表达,这使得他在表现形式上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他试图排除单一观察的方式,通过反复不断观察事物,把每一瞬间真实捕获的信息记录下来,以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质。这种多维的观察和表现方式,以及在视觉上的空间氛围感,已经变成王文明绘画中的特性。

  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都市人群精神疏离的象征。他的绘画与其说是表现一个“真实”的空间,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本质上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对象,超越了自我的真实,不断走向对本质的追寻 ……

  (二)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王文明老师的作品非常大气,开拓性很强;又有一些很令人感到的线条,自由的线条。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首先觉得有一种很大气的东西吸引我。从形象的概括性,简洁的几笔几刀使我感觉到潜在形象的张力;更使我感动的是,他的画表现很大的形象,很微妙,像游丝一样情感地东西隐藏在这里面。在这里面所产生的细微像游走的尖的线条和细的线条,这些线条都是表达一种自由的精神,这种很粗泛的东西,感觉是画在自己心上流畅,又很能够使你留下一些东西的线,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正午/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2

  作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都市里面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拥挤,但是彼此又是很疏远,很模糊。在我们自身的精神里面,在自身精神或者艺术表达里面,也许我们会很想去表达一个更为概念一点或者更为向往一点的所谓精神,好像王文明有一些画表达的是虽然面目是模糊的,但是精神是饱满的,有张力的。这也许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面希望表达的,希望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我对他这种很安静的表达方式觉得很好。

  (三)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文明骨子里面有一种追求高深学问的精神,在一个学术领域里面,去寻找或者去探索这里面最精深的问题,他的版画就体现了这种精深。他的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走在非常前沿的探索阶段,我有两点感受比较深。

神树/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5

  第一个,他对整体的黑白、版画的味道、以及精深的把握,从我看他的作品来看,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特别是他的一些思想,比如说他的《居者有屋》—— 这种人文关怀,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里面,艺术家可能更关注,更注意的是那些边缘人,没有享受经济大发展成果的人,所以我看这幅画非常感动。他的手法、语言、思想和想法是非常吻合的。还有一个《耕者有田》,我的想法是艺术家作为知识分子,因此对当代社会的关怀。“耕者有田”是****时代的理想,今天可能情况有所变化,但是事实上是一种理想,所以在王文明的骨子里面有这样一种关怀。

  还有一个是他画的《风光》。我曾经谈到版画,我说版画进入到新中国之后主要的功能就是抒情。在解放区也好,国统区也好。国统区是介入、反抗;解放区歌颂,并且是纪事和宣传。进入新中国之后,这两个功能都丧失了,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我们可以发现抒情的道路主要是以人物特别是风光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几个重要的流派特别是黑龙江北大荒,江苏水印木刻基本上以抒情和风光为主,形成了新中国以来主要的趋势。这种东西在今天特别是在王文明的风光系列作品当中可以看到全新的表达,他的海、山、树,尽管延续了对自然的描述,但是里面赋予了一种更深厚的精神。换句话讲,在新中国美术史上,1949 年以来版画史上面这种风光作品,在版画逻辑上面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式,这个是需要一种新的精神来支撑。在这个方面王文明还可以继续往前走,里面好的东西确实让人感动。因为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时代发生变化,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精神,王文明的精神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正午/ 黑白木刻/ 92cmx62cm / 2002

  (四)王文明的自我与真实 陈侗

  王文明,一个怪人,但不属于怪物一类,除了少说话或不说话,一切正常。再看他的作品,说“画如其人”,实在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用语习惯,哪能划上等号?但看来看去,又真的找不出艺术家与作品之间可称为互补或对立的东西,这就是理解的难处了。

  放在时髦中,王文明的这些“写生”似乎与“前卫”很难挨边,而拉回到“学院派”大家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也有些不合规矩。毕竟王文明大刀阔斧不留半点“塑造”痕迹的作风会让很多人不舒服,那可是明摆着对身边的很多东西不满啊。

  看王文明的画,无论木刻、油画还是其他,事先要做一些准备,心理上的准备。千万别以为你是为“美”而去,也别以为你能从中鉴赏什么。说是去受教育,言重了,但总算还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并不反感这样的画。或多或少,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成熟的趣味应该保持一点警惕性,而我们的期待就在这警惕性的背后。我以为,王文明虽不说话,但他并非无话可说,他是用作品在实践他要说的话。从务实的方面讲,这种实践也像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当然,情况的复杂性在于,这种期待对谁都是一个未知数。期待一旦形成,它又有必要立刻进行自我反省,将它回复到初始状态。这就是一个人的艺术史与人类的艺术史的差别;不是越来越走向多样化,而是不断地寻找那个“自我”。对于王文明来说,重要的不是将“他人”之外的东西归为“自我”,而是要探讨“自我”的实质。这个探讨的过程显然不是一种退缩的策略,它体现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基本观念,即艺术家、生活与创作三者的缺一不可。有一些人不断修正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比例,以适应不同时期和场合下的艺术生态;王文明不一样,他在作品中针对这三者建立了一种平衡,达到一种同量齐观。因此,当我们面对他的肖像作品时,我们会读到一些在别的肖像里读不到的东西。在这里,既有所谓的“造型观念”,也有对这个问题的不以为然(这是艺术家对待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认同);既有人物从里到外透露出来的有关存在与现实的符号特性,也有将其删除或模糊化的用意;此外,艺术家对于“真实”的理解与追寻在作品中也显得相当迫切,而且他所要求的“真实”与人们接受肖像画的理由之一的“真实”(像)是完全不同的。真实,是王文明创作的“理由”而非“目的”,也就是说,当真实来到时,艺术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以至于真实变成了一场对话,单纯从语气、转折乃至停顿中都能有所感悟,继而到达了遗忘真实的境界……所以,当人们肯定了王文明肖像作品的现实性之后,并没有站在现实的角度来指认这些作品,这就使他的艺术有了厚度和弹性。至少,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我在这些不经意得近乎草率的作品中,读到更多的是一个艺术家对于趣味上的顺从哪怕是顺从自己的不认同,他要让这些作品处于一个人文主义者视为生命的对话当中,尽管这些对话是不含任何信息的,也就是说,是根植于现实但又不为现实所用的:一些“废话”。这是我们对于现实的最好的表示。

  说起对话,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曾经在王文明邵阳的家里住过一两个晚上,印象中我们好像说了挺多话,不过那也真的是一些不着边际、不关紧要的闲话,但那一次,我感到特别温暖。我想,我们一定是碰到了艺术、生活与创造的边缘,只是作为意识不及今天清晰,或者,还没有真正起到鼓舞人的作用。

  黑白的现代性展览评论

  择抄于黑白的现代性展览评论(2014 年5 月22 日 — 6 月13 日,广东美术馆):

  王文明的木刻,坦率而充满力量和情感,朴素的木纹和刀痕将古典与艺术的偶然性结合起来,在刀和木交错之间,释放自然状态下的印痕和材料本身的纹理,并最大限度地在继承木刻版画刀味和木味的特点上施显了自己的情怀。换言之,他继承了木刻版画经典的艺术语言和美学形式,统一了偶然和永恒。其作品凝练,有一种山江情怀和孤独的气质。

—— 广东美术馆 2014 年4 月25 日

  王文明是直率木刻的代表,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刀味,由于这刀味,于是也留下了强烈的木味。他的作品是一种木刻的大写意,黑白对比率性甚至任性,内里透露出一种罕见的精神性,是一种吟啸,一种低鸣,一种长吼。

—— 杨小彦 2014 年2 月26 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文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